2014 / 02 / 23 豔陽當空

DSCN8924.JPG

離開龍潭市區,我來到「三坑老街」,說到三坑老街,這兩三年來過幾次(認真扳一下手指頭,這是第四次來),其實,三坑老街並不長,從街道入口處到末端的「永福宮」止,全長大約二百公尺左右,就我個人的感覺,此處還保留著台灣早期農業社會時代的純樸風味,跟我小時候的「熱鬧街上」印象很接近

DSCN8918.JPG

20117月第一次到三坑老街,我就很喜歡這兒給我的感覺,在還沒有過度商業化的此處,遊人不算太多,行走在這二百公尺長的老街裡,有種很恬淡、閒適和放鬆的感覺,甚至偶爾還有那麼一點點與世無爭的錯覺感;不過,上述的那種「恬淡、閒適和放鬆」的感覺,現在也開始慢慢不見了,來此三四次,每次都覺得:怎麼遊客一次比一次還多!

DSCN8938.JPG

我是個不喜歡「人太多的場合」的奇怪個性,我總覺得,所謂的「老街」,應該是盡可能多保留住那份屬於早年的、農業時期的緩慢與寧靜,這才是我對老街的定義,所以,我對北台灣幾個著名的老街──比方:九份老街、三峽老街、大溪老街或內灣老街,還有那個超級可怕的淡水老街(假日裡的淡水街上人潮之多簡直可用『大逃難』三字形容之)那種人潮洶湧、超高度商業化的景況,實在興趣缺缺,如若拿上面那幾個超級熱鬧的老街與三坑這兒相比,三坑老街到目前還算保有它一點點的寧靜

DSCN8952.JPG

但隨著三坑老街知名度的拓展,人潮聚集帶來更多的商業行為,於是,農業時期專屬的寧靜與恬淡也逐漸被喧囂和煩鬧給取代,我實在很不希望三坑老街變得跟上述幾個知名老街一樣庸俗;但回頭再想,一個景點若無人潮與錢潮的支撐,勢必很快就頹敗淒冷甚至消失殆盡,這又不是我所樂見的,我想,我真的是個矛盾的人啊!算啦,那些問題就丟給 "大人" 去想吧,我就專心地四處亂晃亂看就好

DSCN8929.JPG

這一次到三坑老街區,我發現有幾個跟以往不大相同處,當然,攤販與單車出租店變得更多這就不提了,但,老街入口處的「黑白洗」,我記得以前有座農業時期的「汲水轆轤」怎麼不見了?問了在一旁的攤商,才知,汲水轆轤壞掉了、拆掉了,據說不打算再裝回去。

DSCN8925.JPG

不是吧!早年婦女蹲踞此處打水洗菜洗衣間聊八卦的場合,少了這座汲水轆轤,這兒看起來就只是條水溝而已,這…這…這怎麼可以說壞了就不修復呢?前年夏天來此處時,還見遊客打水洗手臉、也見小朋友們很新奇的玩著他們從沒見過的汲水轆轤,對於「不再安裝回去」的這個說法,我實實在在感到好可惜喔!

DSCN8928.JPG

nYH02gx3mVBrL.Bn02Tfjg.jpg

 汲水轆轤尚在的黑白洗 ▲

DSCN8939.JPG

DSCN8942.JPG

    麥芽糖,以芫荽做內餡,買個吃吃,有點黏牙 ▲

再一個跟以往不同處,就是「永福宮」正在進行整修工程,關於整修,我無話可說,畢竟永福宮也相當有年紀了(1791年建廟),但,門面一整個塗成大紅色?這… 到底怎麼了?!我完全不想端起相機拍這座「永福宮」了,我也開始想念起2012年還沒整修前的永福宮。

xYdV0OJdHw2CVVL8HhwVbA.jpg

    2012年尚未整建前的永福宮 ▲

DSCN8945.JPG

說到整修,「青錢第」的整修也是一整個讓我傻眼兼無言和無力的了,關於青錢第的整修,我曾在奇摩部落格時代提過,就不再贅述,我只能說,對主事者的「因陋就簡、便宜行事、不用心考據」的心態,感到不可思議!

DSCN8948.JPG

DSCN8951.JPG

唔,我好像把話題弄得太凝重了,這完全不是出門散心,換、換、換(鏡頭跳一下)

DSCN8964.JPG

DSCN8965.JPG

三坑老街的後山處,建置了一條「鐵馬步道」,一面傍山、另一面可遠眺整個三坑地區,平疇綠野的,讓人很是心曠神怡,我還滿喜歡這兒的清幽雅靜。

DSCN9017.JPG

DSCN8987.JPG

DSCN8989.JPG

鐵馬步道的路邊栽植滿滿的山櫻花樹,2012年2月時,曾和朋友來此拍了多張櫻花照,今年或許氣候過度不穩,花序早過,櫻花謝光綠葉都長滿枝頭了,一整排的櫻木林道只有一兩株還有櫻花在枝頭,話不囉嗦,當然努力瞎拍囉。

DSCN8977.JPG

DSCN9010.jpg

DSCN9011.JPG

DSCN9021.JPG

DSCN8983.JPG

DSCN8999.JPG

DSCN9005.JPG

▲ 這是甚麼鳥?? 

其實,一到三坑老街我就先找吃的,因為真的很餓,啊然後,我是個對吃食項目很固定的人,每次到三坑總是固定吃某個店家的東西(好吧,該店家叫「阿秋姨」這不算廣告吧?),前幾次都吃她家的「牛汶水」,這次想換一下,於是改吃「水粄」。

DSCN8936.JPG

 親切又熱心的老闆娘 ▲

水粄其實就是碗粿,但水粄跟碗粿在製作方式上略有不同,閩式的碗粿是把肉末、香菇等配料和入米漿裡一起蒸煮,而客家水粄是只用純在來米漿去蒸煮,甜的水粄本身用紅糖入味,鹹的水粄本身沒任何調味,食用時再淋上醬油膏、放點兒菜脯、肉末和香菇絲,口味上還OK。

DSCN8933.JPG

至於那個這次我沒吃的「牛汶水」,其實就是麻糬,放點兒黑白芝麻和花生,再加點兒紅糖水,甜甜的,口味不錯,雖說這次沒吃,但還是放張以前拍的照片。

DSCN7932.JPG

 牛汶水 ▲

然後再說個,阿秋姨他們家的客家菜包超好吃的,當初吃完水粄我想先去鐵馬步道走走,由於俺十二娘本身還滿喜歡吃客家菜包的,但又想到曾經買不到他們的菜包,於是就預付款項,請老闆娘幫我留四個菜包,要離開三坑時他們店門口已是人潮滿滿,蒸籠裡僅剩要留給我的四個菜包(真是好險),我拿了菜包怕天氣熱悶在機車坐墊裡會餿掉,於是就一路殺回頭路,沒再四處亂晃,結束半天的趴趴走;啊最後才發現,忘記拍下菜包的圖片了,真是輸給自己了。

DSCN8974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十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