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 / 07 / 26 山雨欲來

DSC07751.JPG

這是我第二次來集集車站吧?會用上疑問句是因為第一次到集集車站,是在921大地震後的第一年還是第二年,當時和連襟兩家子共八人到台中去訪友,台中的朋友帶我們去看讓大地震改變的地貌,當時到達集集車站時,或許站體正修建中,所以只看到鐵板牆,加上那時暴雨傾盆也無法下車,所以我對集集車站周邊毫無印象可言,嚴格說起來,那年不算真正「到過」集集,這一次才應該算是我第一次真正到集集……好吧,我承認這一大段根本就是廢話。

DSC07746.JPG

DSC07747.JPG

話說,當火車從車埕站出發來到集集靠站,幾乎一整列車的人都下,所有的人都擠在出票口,「水洩不通」這成語用在這兒一點都不誇張,我刻意在月台上多等一會兒,想說或許可以拍一下集集車站的內部,可能是「人同此心、心同此理」吧,雖然我算是最後一波出票口的人群,但小小的集集車站裡頭還是擠滿人,多到我完全不想拍照了,好吧,既然車站內部拍不成,那就到外邊拍個大遠景好了,結果同樣有難度,還是那句話:人太多了!

DSC07752.JPG

集集車站正門口處有個鐵鑄的小小蒸汽火車頭模型,明明下方標示著「請勿攀爬」四個字,弔詭的是,不論大人小孩,各個硬是要爬上去拍照,現在是怎樣,這四個大字是用魔法墨水寫成的隱形字只有我這個怪咖才看得到嗎?放棄拍集集車站的念頭,想說先在這附近晃晃吧,啊不過車站廣場前的T字路口,機車、腳踏車、汽車還有大型遊覽車和公車,在我眼前穿來插去,要過街的人群只能在車陣中覓縫而鑽,看得我有點傻眼,從下火車到目前這個時間點為止,我對集集只有「人馬雜沓」和「混亂」兩個印象。

DSC07749.JPG

站在集集車站前廣場,說真的,下一步要往哪邊我還真沒頭緒,東張西望了一下,看到遠遠的似乎有塊「遊客中心」的牌子,於是就走過去遊客中心問路,「不好意思,請問集集這邊有沒有『走路』可以到達的點?」我猜遊客中心裡的工作人員大概第一次碰到像我這樣的怪咖吧,他搔搔頭回說:「集集這邊的景點都散的滿開的,沒辦法串成一線,我看你還是騎腳踏車比較好。」

DSC07767.JPG

DSC07770.JPG

噢,可是我就是不想花錢租腳踏車呀,況且我預計1558的車離開,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,該工作人員想了想說:「用走的喔軍史公園好了,你在車站前左轉往前走大概1.2公里,那裡就是軍史公園,到那邊如果不累的話,可以再往前幾百公尺,有個「明新書院」那是古蹟……用走的,時間上應該差不多。」

DSC07766.JPG

聽完後、道過謝、出了遊客中心、回頭往車站方向走,走到車站處抬頭看到路標,左邊往軍史公園,右邊往十三目仔窯,兩個地點都是1.2公里,說真的,我對軍史公園啦、明新書院啦、十三目仔窯……都沒概念,沒辦法,誰叫我出門前功課沒做足,不過,軍史公園這方向還多個明新書院,嗯,那就先去看看吧,以我的腳程,去過明新書院回來後再去十三目仔窯,時間上應該綽綽有餘,我一邊沿著民權路往軍史公園方向走,心底一邊這樣盤算著。

DSC07765.JPG

民權路是一條與集集線鐵路平行的林蔭道路,而在鐵軌與平面道路之間,還規劃有行人專用步道,以及一條專門行駛集集站到明新書院的蒸汽車頭觀光小火車(行駛範圍個人粗估約一公里左右吧),這個觀光小火車行駛的速度很慢,大約是一般人小跑步的速度左右,我走在民權路上而小火車在一旁緩慢的前進,開放式的車廂座位上的乘客與我對看著,那氛圍實在有點尷尬,其實,一公里左右的路程而已,實在沒必要搭這種龜速的小火車吧,當然,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。

DSC07760.JPG

DSC07771.JPG

軍史公園,經過時瞄了一眼,唉,實在引不起我的興趣,就先去明新書院瞧瞧吧。

DSC07779.JPG

明新書院位於南投縣集集鎮永昌里東昌巷四號,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廿七日,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。建於清光緒十一年(1885年)供奉文昌帝君、制字先師及紫陽夫子,明新書院雖為書院,仍不脫「義學」性質。日治時期的1908年,經當地居民募款,遷建於柴橋頭庄現址,改稱為崇德堂,並由集集庄役場每月撥日幣七元為油香費用。光復後成立永昌國民學校,部分廟地劃為建校用地,拆除入口、圍牆,形成今日書院、學校並存之貌,亦延續了書院的生命。

以上資料摘自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網站

DSC07772.JPG

DSC07773.JPG

明新書院的牌樓(上圖)位於民生東路與東昌巷交會處,牌樓正面是「明新書院」、內面則是「吾道文斯」(還是「斯文道吾」?算了,不追究),走過牌樓再沿著東昌巷往內走一小段,這個應該才是真正的入口大門(下圖)

DSC07775.JPG

DSC07778.JPG

正殿主祀文昌帝君、配祀紫陽夫子和孔夫子,左護龍門扉上鐫刻著「騰蛟」下方還有一寫著「集賢」的小木匾,右護龍則是「鳳起」和「英薈」。

DSC07783.JPG

DSC07782.JPG

DSC07785

DSC07790.JPG

明新書院建築結構很完整,除了有左右護龍,還各有左右廂房,(左廂房我搞不清楚用途為何,右廂房則改做洗手間)在左護龍後邊牆下有一整排的甕,與雪白的牆面交相輝映,頗有古意;而牆面上也刻意顯露一小方「土埆磚牆砌築」的內部結構,我以前一直以為這種建築工法稱為「夯土牆」,現在才知正名是叫做「土埆磚牆」(『埆』字讀音為:卻)。

DSC07791.JPG

DSC07776.JPG

明新書院的佔地寬廣,所有建築也都維護的很完善,不過,我心裡想著還要去十三目仔窯,所以胡亂拍完一輪後,就離開了書院。

DSC07777.JPG

DSC07799.JPG

走出書院在東昌巷內倒是發現一幢樓高二層的屋舍,以這個規模來看,我猜想,這棟二層樓的屋舍在當年應該算是豪宅吧?

DSC07801.JPG

回程再度經過軍史公園,想說,雖然實在引不起我的興趣,但既然都來了,還是進去拍個幾張,做為「到此一遊」的見證吧。

 DSC07802.JPG

軍史公園裡陳列的是一些退役的軍用飛機、戰車和飛彈,我個人不知道這些是實物還是原尺寸的模型,看著天邊雲層堆壘,濕悶的空氣怕是會下雨,拍了幾張後就離開,想趕快到十三目仔窯看看。

DSC07806.JPG

結果人算不如天算,在1445左右,暴雨驟至,這雨大到讓我不得不找個騎樓躲雨,這下好啦,十三目仔窯大概去不成啦,心裡有點掃興的感覺,嘩啦啦的大雨下了十來分鐘才轉小,冒著小雨走到集集車站,原本想說在車站附近繞繞吧,誰知天公不做美,雨勢忽大忽小、斷斷續續的下個沒完沒了,沒辦法啦,只好在集集車站硬熬著,等待1558的火車回二水。

DSC07818.JPG

終於,車來了,上車了,一路搖搖晃晃在1635回到二水車站,下車後趕緊衝到售票口,買了1646的莒光號,我要到豐原去見一位很重要的人。

DSC07821.JPG

啊對了,在集集往二水的火車上,我看到一位極為好看的帥哥,身材高高瘦瘦的,五官面貌神似年輕版的蕭大陸,清秀的臉龐戴著一附黑色細框眼鏡,加上溫文儒雅的氣質,嘖嘖,對我來說他就是天菜無誤,雖然我一路都沒座位好坐,但看到這麼樣的一位帥哥,也算是天老爺給俺這老頭子的一點小福利,可惜的是,我這個大俗辣,就是沒那個膽把天菜帥哥拍下來,恨啊!!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十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